2025年春节期间,全省各地举办了各类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广大人民群众和游客积极参与炒股票加杠杆,陇原大地呈现出浓浓的节日氛围。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欢欢喜喜过大年”春节主题活动安排,省文旅厅统筹谋划,指导各地文旅部门开展一系列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和游客的节日需求。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举办春节主题群众文化活动3442场,线下参与活动总人次725.55万;举办乡村“村晚”619场次,参与人次52.59万;戏曲进乡村415场次,参与人次61.66万;赏年画过大年371场次,参与人次26.27万;各级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主题活动649场次,参与人次28.71万;各级文化馆(站)开展艺术普及32类1819场次,覆盖群众168万人次。举办线上“甘肃年味”宣传推广主题活动1900余场次,网络观看量超过6000万人次;甘肃文旅网红春节民俗拍摄直播活动,吸引了共计2780万人在线观看。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极大提升了如意甘肃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受到全国网友广泛关注。
展开剩余71%传统民俗文化送吉纳福。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美术馆和景区“应开尽开”,推出迎新特展、文化体验、专题演出、趣味游戏、主题研学等文化旅游活动1237场次,民众在博物馆、图书馆过大年成为热门选择,打卡特色展览成为民众过年的新风尚。全省公共文化机构累计接待游客400余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5.6%和12.9%。各地策划举办的文化庙会、社火游街、大型灯展、非遗展演、戏曲展演、年货大集、烟花秀等传统年俗活动丰富多彩,深受百姓喜爱。
特色群文活动赏心悦目。兰州市开展了以“烟火兰州贺新春”为主题的各类活动100项,兰州太平鼓、舞龙舞狮、军傩等经典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金城关黄河文化广场集中亮相,剪窗花、刻葫芦、做泥人、掐丝珐琅等非遗展示活动,让市民游客现场体验到“非遗过大年”的别样滋味。嘉峪关市举办了新春社火巡演,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武威市推出春节“村晚”“赏年画 过大年”乡村好物推介及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展示活动,让全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夏河县来周村举办的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各族百姓载歌载舞,充分展现了甘南丰富多彩的文旅资源和独特的民俗风情。省图书馆精心挑选系列珍贵馆藏数字古籍资源,邀游客在线上一同探寻春节习俗的深厚底蕴,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近距离感受古籍善本的独特魅力。兰州市图书馆网络灯谜活动、兰州画院“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美术作品展、平凉市图书馆“金蛇献瑞 书香迎春”楹联古籍展、靖远县“立春·新年竹编画”、康乐县“丹青颂党恩 翰墨迎新春”迎春书画展、“书香景泰”数字阅读、成县社火闹新春民俗文化活动、陇西“跳高月”展演、永靖县火壶表演、甘州区秦腔戏迷大赛、秦安县过年七天乐精品群艺汇、环县土暖锅百人宴等特色文化活动,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节日精神文化需求。
品牌“村晚”激发乡村动能。乙巳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农村“村晚”活动精彩纷呈,乡镇村社间“比、学、赶、超”办“村晚”的热度持续上升,充满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文化韵味的“村晚”给当地百姓带去视听盛宴。各市县(区)文化馆(站)紧盯群众节日文化需求,选派600余名群文工作者、文化志愿者深入乡村精心组织指导,创排新节目480余个,引导带动1300余个乡村文艺团队、自乐班参与“村晚”活动,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百姓家门口,线上线下惠及群众710余万人次,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据悉,元宵节前后,各地还将举办300余场以闹社火、赏花灯、唱大戏为主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作者: 王涛)
(来源: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炒股票加杠杆
发布于:北京市